1、庫存相關數據
實時庫存數量:HIS 系統實時更新藥庫中各類藥品的庫存數量,通過與藥房、臨床科室藥品領用數據以及采購入庫數據實時對接,確保庫存數據的準確性。工作人員可隨時查看每種藥品的當前庫存,清晰了解庫存動態,及時察覺庫存不足或積壓等異常情況。例如,系統顯示某常用藥品庫存僅剩 10 盒,遠低于設定的安全庫存 50 盒,能促使工作人員迅速采取補貨措施。
庫存預警數據:系統為每種藥品設定安全庫存閾值和補貨點,當庫存數量降至補貨點時,自動發出采購預警,提醒采購人員及時采購藥品,避免因缺貨影響臨床用藥。同時,針對近效期藥品,系統提前一定時間(如 3 個月)設置有效期預警,方便工作人員優先安排使用或與供應商協商退換貨,減少藥品過期浪費。
庫存盤點差異數據:在庫存盤點工作中,工作人員利用手持終端設備連接 HIS 系統,掃描藥品條碼快速獲取藥品實際庫存數量,并與系統記錄數據自動比對。系統即時生成盤點差異報告,詳細列出實際庫存與系統庫存不一致的藥品及差異數量,助力工作人員查找原因,及時調整庫存數據,保證賬實相符。
2、采購相關數據
采購計劃數據:HIS 系統依據藥品庫存數據、歷史用藥數據、季節疾病發病規律以及科室特殊需求等多維度信息,精準計算藥品采購數量,自動生成采購計劃。比如,系統分析過往三年冬季流感季節某抗感冒藥的使用量,并結合當前庫存及市場供應情況,合理確定采購量,避免采購過多或過少,為采購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采購流程跟蹤數據:從采購訂單發出開始,HIS 系統對整個采購流程進行全程跟蹤。采購人員錄入供應商發貨信息、物流狀態等,藥庫管理人員可隨時查看藥品采購進展,包括藥品是否已發貨、預計到達時間等。這些數據幫助提前做好接收藥品的準備工作,如安排存儲空間、準備驗收人員等,確保藥品順利入庫,提高采購流程的透明度與可控性。
供應商數據:HIS 系統建立供應商信息庫,記錄供應商的基本信息、供應藥品品種、價格、交貨周期、質量反饋等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醫院能夠評估供應商的服務質量,選擇優質供應商合作,同時根據供應商情況及時調整采購策略,保障藥品供應的穩定性與質量。
3、藥品使用相關數據
使用量及科室分布數據:HIS 系統可統計不同時間段內各類藥品的使用量、使用科室分布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醫院能了解藥品使用趨勢,發現不合理用藥現象。例如,分析發現某科室某種抗生素使用量過高,超出正常范圍,醫院可組織專家評估,規范該科室用藥行為,促進合理用藥。
患者用藥情況數據:系統還能記錄患者用藥情況,包括患者使用的藥品名稱、劑量、用藥時間等信息。這些數據有助于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用藥史,為精準治療提供參考,同時也能從宏觀層面分析藥品對不同患者群體的療效,為藥品選用提供依據。
4、成本相關數據
采購成本數據:系統整合藥品采購成本數據,記錄每次采購藥品的價格、數量、供應商等信息。通過對采購成本數據的分析,醫院可評估不同供應商的價格優勢,優化采購渠道,降低采購成本。
庫存成本數據:HIS 系統跟蹤藥品庫存成本,包括庫存占用資金、存儲成本等。通過分析庫存成本數據,醫院可合理調整庫存結構,減少庫存積壓,降低庫存成本。 使用成本數據:結合藥品使用量及采購成本等數據,系統可計算藥品使用成本。通過對使用成本數據的分析,醫院能評估不同藥品的成本效益比,優化藥品采購目錄,優先選擇性價比高的藥品,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同時也有助于控制醫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