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檢測儀檢測近視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常見原理和方式:
1、自動驗光原理
電腦驗光儀:這是視力檢測儀中常用的檢測近視的部件。它通過發射紅外線等光束進入眼睛,光線經過眼球的屈光系統(包括角膜、晶狀體等)后反射回來,儀器根據反射光線的角度、方向等信息,利用光學原理和數學算法來計算出眼球的屈光狀態,從而得出近視、遠視、散光等參數。例如,當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方時,通常提示為近視,儀器會測量出具體的近視度數。
散瞳驗光:對于一些難以準確判斷屈光狀態的情況,如青少年近視度數不穩定或存在假性近視可能時,會使用散瞳藥物使瞳孔散大,放松眼睛的調節肌肉,然后再用驗光儀進行檢測。這樣可以更準確地測量出眼睛的真實屈光狀態,排除因調節因素導致的近視度數誤差,區分真性近視和假性近視。
2、視力表檢測輔助
傳統視力表:視力檢測儀通常會配備標準的視力表,通過讓被檢測者站在一定距離外識別視力表上的字符或圖形,來初步判斷其視力情況。被檢測者能看清的最小字符所對應的視力值,就是其裸眼視力。如果裸眼視力低于正常標準(如 5.0),則可能存在近視或其他視力問題,需要進一步通過驗光等方法來確定具體的近視度數。
電子視力表:一些先進的視力檢測儀采用電子視力表,其原理與傳統視力表類似,但具有可調節亮度、對比度等優點,能更精確地控制檢測條件,并且可以與其他檢測功能集成,實現自動化的檢測流程。
3、眼軸測量
A 超測量:部分高端視力檢測儀會采用 A 超技術來測量眼軸長度。超聲波探頭發出超聲波,聲波在眼睛的不同組織中傳播,根據反射波的時間和速度來計算出眼球各部分的長度,特別是眼軸的長度。眼軸變長是導致近視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眼軸每增加 1 毫米,近視度數大約增加 300 度。通過測量眼軸長度,并結合屈光狀態的檢測結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近視的發展情況。
光學生物測量儀:這種儀器利用光學原理,通過測量光線在眼睛內的傳播時間和角度等信息來精確測量眼軸長度及其他眼部參數,如角膜曲率、晶狀體厚度等。它具有非接觸、高精度等優點,能為近視的診斷和防控提供更詳細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