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健康一體機在采集數據時,通常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實時的數據校驗和糾錯工作:
1、硬件層面校驗
傳感器自校驗:公衛健康一體機的各類傳感器在設計時就具備一定的自我檢測和校準功能。例如,血壓傳感器會在每次測量前進行零點校準,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如果傳感器檢測到自身存在故障或偏差,會自動發出提示信息,同時停止數據采集,避免錯誤數據的產生。
數據采集電路校驗:數據采集電路負責將傳感器采集到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并進行初步的處理和校驗。電路中通常會設置校驗位或采用循環冗余校驗(CRC)等算法,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校驗。如果發現數據在傳輸或轉換過程中出現錯誤,會自動重新采集或進行糾錯處理。
2、軟件層面校驗
數據范圍校驗:軟件程序會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范圍校驗,即判斷數據是否在合理的取值范圍內。不同的健康指標都有其正常的生理范圍,如成年人的正常血壓范圍是收縮壓 90 - 139mmHg,舒張壓 60 - 89mmHg。如果采集到的血壓數據超出了這個范圍,軟件會提示數據異常,并要求重新測量。
邏輯關系校驗:對于一些相關聯的健康指標,軟件會進行邏輯關系校驗。例如,身高和體重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通過體重指數(BMI)來衡量。如果輸入的身高和體重數據計算出的 BMI 值明顯不合理,如過高或過低,軟件會進行提示并要求核實數據。
數據格式校驗:采集到的數據需要按照特定的格式進行存儲和傳輸,軟件會對數據格式進行校驗。例如,日期格式應符合 “年 - 月 - 日” 的規范,數值型數據應符合規定的精度和位數要求。如果數據格式不正確,軟件會拒絕接收或進行自動轉換和修正。
實時對比校驗:部分公衛健康一體機具備多次測量或多參數測量功能,可以通過實時對比校驗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例如,在測量血糖時,可能會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或傳感器進行測量,然后對比兩次測量結果。如果兩次結果差異較大,會提示重新測量,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3、人工干預校驗
用戶確認:在數據采集過程中,公衛健康一體機可能會要求用戶對一些關鍵信息或測量結果進行確認。例如,在測量完血壓后,設備會顯示測量結果,并要求用戶確認是否準確。如果用戶發現結果異常,可以選擇重新測量或向工作人員反饋。
工作人員審核:在一些場合,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體檢機構,會有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操作公衛健康一體機并審核采集到的數據。工作人員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數據進行初步的判斷和審核。如果發現數據存在明顯的錯誤或異常,會及時進行糾正或重新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