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健康一體機對檢測數據進行格式轉換和整合主要依靠其內置的系統軟件和相關的數據處理模塊,具體過程如下:
1、數據格式轉換
識別原始數據格式:不同檢測設備輸出的數據格式各不相同,例如,電子血壓計可能輸出特定的二進制格式數據,血糖儀輸出的可能是 ASCII 碼格式的數值。公衛健康一體機的系統軟件首先會識別每個檢測設備傳輸過來的數據格式,這依靠于軟件中預設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數據解析算法。每個設備都有對應的驅動程序,用于告訴一體機如何與該設備進行通信以及如何解析其輸出的數據。
轉換為統一中間格式:識別原始數據格式后,系統會將其轉換為一種統一的中間格式。這種中間格式通常是一種標準化的、易于處理和存儲的數據結構,比如 XML 或 JSON 格式。以 XML 為例,它可以將各種檢測數據以標簽和屬性的形式進行組織,使不同類型的數據具有統一的結構。
數據類型轉換:除了格式轉換,還需要進行數據類型的轉換。例如,檢測設備輸出的某些數值可能是字符串類型,但在后續的分析和處理中需要將其轉換為數值類型。系統軟件會根據數據的實際含義和應用需求,對數據進行相應的數據類型轉換,確保數據在后續處理中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和比較。
2、數據整合
建立數據關聯:在將數據轉換為統一格式后,公衛健康一體機需要將不同檢測項目的數據整合到一起,建立起與被檢測者的關聯。這通常通過唯一的身份標識來實現,如身份證號碼、就診卡號或系統生成的唯一編碼等。系統會將同一身份標識下的所有檢測數據關聯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個人健康檔案。例如,將某個人的血壓、血糖、心電圖等數據都存儲在以其身份證號碼為索引的數據庫記錄中。
數據融合與存儲:整合數據時,系統會將來自不同檢測設備的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融合和存儲。對于一些有時間序列的數據,如多次測量的血壓數據,系統會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和存儲,以便觀察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系統還會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和驗證,去除重復或錯誤的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最終,整合后的數據會存儲在公衛健康一體機的本地數據庫中,或者根據需要上傳到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央數據庫,以便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查詢和共享。